泰拉瑞亞TEdit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地圖編輯和查看工具,它擁有十分豐富而且強大的功能,不僅可以讓玩家查看完整的游戲地圖,還能對地圖中的各種內容進行編輯,讓玩家能夠自由創造出自己的自定義地圖,感興趣的玩家快來下載吧。
Terraria Map Editor簡稱Tedit是Terraria的獨立開源地圖編輯器。可以改變世界設置(時間,Boss擊殺等),編輯箱子和改變標牌,建造史詩地牢、城堡、城市,可以像(幾乎)畫畫一樣編輯地圖!
下載后解壓所有文件,點擊TEditXna.exe即可使用
首次打開需要指定Terraria游戲文件夾
steam版默認安裝目錄在\Steam\SteamApps\common\Terraria
點擊左上角“文件”打開一個地圖
默認地圖文件位置在:C:\我的文檔\my games\Terraria\Worlds中
在保存之前記得備份世界!
一. 整體界面
從整體的界面來看,左上角部分為主要操作功能區,右上角小地圖,右側輔助功能及信息區,中間顯示地圖,左下角為物塊信息顯示。
二. 菜單欄介紹
1. File /文件
New:新建一個地圖
Open:打開一個地圖
Save:保存地圖,快捷鍵Ctrl+s
Save as:另存為新的地圖
Enable Autosave:自動保存(默認開啟,建議關掉)
On Startup Check Updates:打開軟件時檢查更新(同上)
Check For Updates:檢查更新
Exit:退出
2. Edit /編輯
Undo:后退一步
Redo:前進一步
Copy:復制
Paste:粘貼
Delete:刪除
3. Display /顯示
Show Textures:顯示紋理,去掉之后只會顯示顏色塊(也就是馬賽克)
Show Grid:顯示網格,好東西,能幫助處女座或強迫癥患者對齊一切
Show Walls:顯示背景墻
Show Tiles:顯示物塊
Show Liquid:顯示液體(水,巖漿,蜂蜜)
Show Actuators:顯示促動器(制動器),對,就是電工妹賣的那個
Show Red Wires:顯示紅色電線
Show Blue Wires:顯示藍色電線
Show Green Wires:顯示綠色電線
Show Yellow Wires:顯示黃色電線
Show Points:顯示出生點、地牢及地牢老頭的位置
4. Plugins /插件
(注意: Plugins里的操作貌似是不可撤銷的,請謹慎操作)
Settle Sand:平衡砂體,點了幾次沒啥反應
Simple Ore Generator:隨機生成簡單(基礎)的礦,也就是隨機生成新的銅/錫、鐵/鉛、銀/鎢礦石
Replace All Tiles:替換所有物塊,請謹慎操作,電腦配置不夠的話可能會瞬間爆炸
Remove All Chests:移除所有寶箱,點擊一下,箱子拜拜
Remove All Unlocked Chests:移除所有沒有上鎖的箱子
Unlock All Chests:解鎖所有箱子,包括地牢上鎖的金箱子,地形箱子,地獄的暗影箱等等
Find Chests With:按條件尋找寶箱,輸入箱子英文名稱按回車鍵就會彈出寶箱的坐標,雙擊坐標會跳轉到對應坐標的位置
Find Plantera’s Bulb:尋找世紀花苞的位置,打敗新三王后才能找到
5. Help /幫助
View Log:查看日記
Wiki:跳轉到這個軟件的官方gayhub地址
Update:更新
Download New XML Data:跳轉到軟件下載地址
About:關于,點了沒反應
三. 工具欄介紹
1. New /新建地圖
點擊后會彈出一個新建地圖的設置窗口
World Name:設置新建地圖的名稱
World Id (Seed):設置地圖的種子(種子是地圖生成算法的起始,默認是根據系統時間來計算的,因此自動生成的地圖都是不同的,但是使用相同的種子生成的地圖是一樣的)
Width:設置地圖的寬度
Height:設置地圖的高度
Surface Level:設置地表的高度
Cavern Level:設置洞穴的高度
設置完成后點擊OK就會創建一個空白的地圖了
新建的空白地圖只有出生點以及用顏色區別的地形
2. Open /打開地圖
點擊后會自動打開地圖文件夾(默認打開【我的文檔\My Games\Terraria\Worlds】文件夾)
如有使用mod則需手動打開mod地圖所在的文件夾,默認地址為【我的文檔\My Games\Terraria\ModLoader\Worlds】
3. Save /保存
點擊一下保存當前操作的地圖(如果是修改已有地圖的話建議關掉自動保存,采用手動保存,以防止誤操作把地圖毀了,別問我為什么知道。當然,修改之前事先做好地圖備份也是明智的選擇)
4. Zoom In /放大地圖
5. Zoom Out /縮小地圖
其實用鼠標滾輪會更方便= =
6. Undo /后退一步
也就是撤銷剛剛所進行的一步操作,快捷鍵Ctrl+z
7. Redo /前進一步
撤銷了之后想想不對還是要這么操作就可以按這個鍵了,快捷鍵Ctrl+y
8. Delete /刪除
前提操作是使用【選擇】操作選定了物塊或區域,然后使用此功能可以刪除相應的物塊或區域,快捷鍵Delete
9. Copy /復制
前提操作是使用【選擇】操作選定了物塊或區域,然后使用此功能可以復制相應的物塊或區域,快捷鍵Ctrl+c
10. Paste /粘貼
前提操作是使用【復制】操作復制了物塊或區域,或者是剪切板內有可以粘貼的內容,快捷鍵Ctrl+v
11. Arrow /箭頭
點擊后變成一個小光標,啥也不能干= =
12. Selection /選擇
十分重要的一個工具,是刪除,復制粘貼及筆刷填充等眾多操作的前提。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即可選擇物塊或者框定一個區域,至少要選擇2個物塊。
13. Picker /吸取器
配合后面【鉛筆】、【筆刷】、【填充】等工具使用,點擊吸取器之后會在上方彈出一個屬性框。然后點擊任意地方可以吸取該地方的各種信息,并且在屬性框中顯示出來。
默認Tile/Wall模式下的屬性框
屬性框說明:
【橡皮擦】
上面看起來像是橡皮擦圖案的按鈕,真的是橡皮擦= =,在【鉛筆】和【筆刷】工具下,點擊這個橡皮擦按鈕,就可以按屬性擦掉在選擇區域內的物塊或背景墻。
【Paint Mode】
選擇繪畫的模式,默認為【Tile/Wall(物塊/背景墻)】模式。點擊向下的箭頭可以切換【Tile/Wall(物塊/背景墻)】、【Wire(電線)】、【Liquid(液體)】、【Track(軌道)】等4種模式。
模式一:【Tile/Wall(物塊/背景墻)】
Tile/Wall(物塊/背景墻)模式屬性框
從左至右分別為Tile /物塊,Wall /背景墻,Extras /額外,Paint /著色
Tile /物塊
最上層的框顯示或設定物塊的屬性,點擊下拉箭頭可以切換
Mask Mode /覆蓋模式,點擊下拉箭頭可以切換下面四種模式:
Disable Mask /禁用覆蓋
Edit Empty /編輯空白位置
Edit Macthing /編輯匹配的位置
Edit No Not Macthing /編輯沒有匹配的位置
Mask /覆蓋
這一部分的功能是先在【Mask /覆蓋】中選擇你想要匹配的物塊,然后在【Mask Mode /覆蓋模式】中選擇匹配的模式,然后在最上層選擇你要替換的物塊,設置完成后,只需要使用【鉛筆】或者【筆刷】工具在選擇區域內涂畫就好了。
是不是看不懂?舉個栗子:假設我們想要把某一區域內的【石塊】替換成【土塊】,但又不想影響到其他的物塊。這時候我們只需要先用【選擇】工具將這一區域框起來,然后將【Mask /覆蓋】設置為【石塊】,接著將【Mask Mode /覆蓋模式】設置為【Edit Macthing /編輯匹配的位置】,最后將最上層設置為【土塊】,接下來就用【鉛筆】或者【筆刷】在該區域內隨意涂抹就好了。
Wall /背景墻
功能與Tile /物塊完全相同,只是這里顯示和設置的是物塊的背景墻信息
Extras /額外
這里顯示或設置物塊額外的信息
BrickStyle /物塊形狀
Full Brick /完整磚塊
Half Brick /半磚
Slope Top Right /右上斜角
Slope Top Left /左上斜角
Slope Bottom Right /右下斜角
Slope Bottom Left/左下斜角
Is Actuator /是否觸動器(制動器)
Actuator/Tile Inactive /否觸動器(制動器)/物塊激活
Paint /著色
顯示或設置物塊或背景墻的著色信息,也就是當你把地圖縮小到縮略圖的時候顯示出來的顏色,感覺沒啥卵用= =
模式二:【Wire(電線)】
Wire(電線)模式屬性框
勾選右邊的顏色選項就可以畫出對應顏色的電線了,對,在大型地圖下做傳送門的時候,用這個來畫線簡直如有神助。
模式三:【Liquid(液體)】
Liquid(液體)模式屬性框
可以選擇Water /水,Lava /巖漿,Honey /蜂蜜
黑曜石?蜂蜜塊?松脆蜂蜜?要多少有多少!
模式四:【Track(軌道)】
Track(軌道)模式屬性框
Track:可以鋪設軌道!
Booster:給軌道裝上加速器!
Pressure Plate:放置壓力盤!
Hammer:用錘子改變軌道!
14. Pencil /鉛筆
用來在選定區域內涂畫的工具,大小只有一格,適合細節的操作。點擊鉛筆工具后,可以手動在屬性框設置鉛筆的屬性,也就是畫出來的東西,然后在選擇的區域內畫出來。或者在使用吸取器吸取了某個物塊或背景之后,用鉛筆在這個區域內畫出相同的物塊或背景了。
15. Brush /筆刷
鉛筆工具的加強版,可以在屬性框中設定筆刷的大小,描邊和形狀,其他功能與鉛筆一致。
16. Fill /填充
鉛筆和筆刷工具的超級加強版,輕輕一點就能把選定區域填滿。
17. Point /設置點
用來設置出生點,地牢,以及地牢老頭的位置
18. Sprite /物品
哆啦A夢的口袋!要什么有什么!需配合【選擇】工具以及右側【Sprite】選項使用。
在右側【Sprite】選項中的搜索欄中輸入你想要的物品或材料,(用英文,用英文,用英文,對,只能用英文,請配合Terraria百科使用)。然后點擊【Filter /過濾】進行搜索,找到之后,雙擊你需要的物品或材料。再點擊左側工具欄的【Sprite /物品】按鈕,然后在選定的區域內放置就可以了。
19. Morph /改變環境
操作方法與【鉛筆】,【筆刷】等一致,功能是改變生態環境。
可以設置大小,描邊,形狀以及生態環境類型,分別是Purify /純凈, Corruption /腐化,Crimson /血腥(猩紅),Hallow /神圣。
快捷鍵
Ctrl+A - 選擇全部
Ctrl+D - 清除選擇
DEL - 刪除所選區域中的內容
Ctrl+C - 復制
Ctrl+V - 粘貼
Ctrl+Z - 撤銷
Ctrl+Y - 重做
Ctrl+S - 保存
Ctrl+O - 打開
Esc - 清除所選內容
工具快捷鍵
A - 光標(箱子和標牌編輯)
B - 刷子(物塊上色、墻壁、電線和液體)
F - 填充(填充所選區域的物體)
E - 鉛筆(物塊上色、墻壁、電線和液體)
R - 拾色器(點擊左鍵選擇物塊/墻壁, 右鍵為篩選物塊/墻壁)
P - 點(設置出生點,地牢點和NPC住所)
S - 區域選擇(選擇區域進行編輯或復制)
T - 物件(從物品列表中放置物品)
Z - 切換橡皮擦 (切換刷子、鉛筆和畫筆的擦除模式)
修改保存后會在地圖文件夾中生成一個帶時間戳的 .TEdit 備份文件